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是金陵大学堂,该校创立于1910年,而其历史可回溯到1888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汇文书院。民国时期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,金陵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大学之一,为学术界和社会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。该校的师生积极参与救亡图存运动,心忧百姓。
1910年,英国人裴义理来到金陵大学担任数学教授,当时长江屡发水灾,周边灾民逃到了南京,他们拖家带口、极为狼狈,而且衣食住所根本无法保证,有些人直接饿死街头。裴义理请求张骞,提出“招选贫民,开垦荒地,酌给费用,以工代赈,并教以改良农事与园艺之方”的设想。
1912年,裴义理正式创办“义农会”,希望为贫民开垦荒地,让他们可以自谋生计,不再被饥饿困扰。这一举动得到了全校师生以及民国大员的支持,当时有不少名人签名盖章,表示愿尽力相助。
展开剩余65%这一封签名信札,如今就藏于南京大学博物馆,卷首写道:“金陵大学堂算学教习裴义理君创办义农会,专为中国贫民种植荒地,自谋生计,办法甚善,至公无私,赞成诸君均愿竭力襄助,速观厥成,兹特书名于后。”
后边的名字个个如雷贯耳,分别为孙文、黄兴、陈贻范、张謇、黎元洪、袁世凯、蔡元培、吴景濂、刘冠雄、王宠惠、冯元鼎、唐元湛、柏文蔚、韩国钧、应德闳、唐绍仪、程德全、温宗尧、伍廷芳、熊希龄、宋教仁、陈振先、赵秉均、施肇基、段祺瑞、徐绍桢、吴介璋、景贤、郁屏翰、朱瑞等共30人,下面还配有英文翻译。
这件文物不仅历史价值丰富,书法价值也非常高,通过签名可以看出,几乎每一位都有着扎实的书法功底,楷、行、草诸体皆能,相比于当今书坛的“大师”,这些民国大人物的字明显更有“古意”,笔法也更为精到。
我们以其中几位为例,孙文即孙中山,他的字中锋立骨,提按节奏分明,起收利落无拖沓,兼具北碑的刚健与帖学的流畅。结字宽博方正,中宫稳固且疏密均衡,撇捺舒展,具文人雅韵。
唐绍仪起笔多露锋取势,劲挺中见婉通,结字取法赵孟頫,注重横画舒展与竖画挺拔的平衡,结字略作欹侧,于端庄中显灵动,其书风与身份契合,字迹严谨规范,兼具实用价值与文人书写的雅致。
黎元洪笔法端严稳重,具清末馆阁体遗风而不失个人特质,多取平势,起笔藏锋顿挫,力透纸背,转折处多作方折,结字偏长方,左部紧凑、右部宽博,疏密对比协调,具传统书法的法度,功底扎实。
发布于:北京市证配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